小满,夏季的第二个节气,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,这时太阳到达黄经60度。 中国北方地区,这时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,但还未成熟,约为乳熟后期,所以叫小满。 四月中,小满者,物致于此,小得盈满。 ——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
气 候 特 征
从小满开始,中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,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,降雨也进一步增多。 如果北方冷空气深入到南方,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,这样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,“小满大满江河满”;在长江中下游地区,“小满不下,黄梅偏少”“小满无雨,芒种无水”;在黄河流域的麦产区,小麦刚刚进入乳熟阶段,如无雨水,再受干热风的侵害,就会导致小麦灌浆不足、粒籽干瘪而减产。
《遣兴》
【宋】 王之道
步屧随儿辈,临池得凭栏。
久阴东虹断,小满北风寒。
点水荷三叠,依墙竹数竿。
乍晴何所喜,云际远山攒。
农 事
在北方的小麦产区,小满节气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,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、冰雹的袭击;南方地区,则要抓紧水稻的追肥、耘禾,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。 “小满动三车,忙得不知他。”三车指水车、油车和丝车。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,农民们需要踏水车翻水。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需要农人们去打成菜籽油。桑蚕业也到了紧张关头,蚕在小满前后开始结茧,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。《清嘉录》中记载:“小满乍来,蚕妇煮茧,治车缫丝,昼夜操作。”
物 候
一候苦菜秀,二候靡草死,三候麦秋至。
小满时,苦菜已经枝叶繁茂,而一些喜阴的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,然后麦子开始成熟。早一点的麦种,都是带麦芒的,掐一个麦穗,扽一个麦芒,就可以品尝到新鲜的麦子。嫩麦子颗粒里面,是一汪浓浓的、甜甜的乳白色的汁;再成熟点的麦子,放在手里搓,手里就有一小把的麦粒,放进嘴里能咀嚼出香甜来。
历史上有名的”尝新麦“故事 公元前581年,晋景公做了一个噩梦,梦见鬼魂骂他。他召来桑田巫,桑田巫解梦后预言他等不到吃新麦就会死。景公病重,他向国际社会求医,泰国派来名医医缓,景公梦见有两个小鬼因害怕医缓而说要逃到盲之上、膏之下,医缓来后诊断景公的病已经无药可治。到了丙午这一天,景公想吃新麦,就命人把田里的麦子收上来做了麦食。他把桑田巫召来,见证自己能够吃到新麦后就把桑田巫杀了。但景公正要吃麦食时,突然肚子痛,他只好去上厕所,结果掉进粪池里淹死了。
日 常 饮 食
人体的生理活动在小满节气处于最旺盛的时期,消耗的营养物质在二十四节气中最多,故人体应及时补充营养,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。
中国文化对时空的把握多落实到身体语言上来,以声色味触等来理解时间的属性。如夏天的味道,在中国人看来,就是苦味。夏天的瓜果蔬菜多有苦味,人们甚至直接以苦命名,如苦瓜、苦菜等。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苦味与火热的夏天之间的关系。 春天(东方)的本味是酸,夏天(南方)的本味是苦,秋天(西方)的本味是辛辣,冬天(北方)的本味是咸。
推 荐 阅 读
索取号:R212/51
馆藏地址:六楼建筑书库
内容简介:
尽管有些地区四季不是那样的分明,但总的来说,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乃为定律。顺着节气安排生活点滴便能与“天地同气”。 古人在长期观察天地和农事之后,订立了一年四季共二十四节气的法则。明代《齐民要术》明确地教导老百姓依节气来调整作息、跟进农事,令饮食起居合乎天地之道。天气、气候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是肯定的,如何用膳食来调养这种变化,根据节气的变化来科学饮食,少生病或不生病呢? 本书介绍了各个节气中,人的健康应处于何种状态,才是与天地相呼应,并针对常遇到的健康问题,开出了适应节气天时、美味营养的饮食处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