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书名:晨曦集
作者:杨振宁、翁帆
索取号:04/455
内容简介
《晨曦集》收录了杨振宁先生近期有代表性的文章,书中有关于加速器、高能物理等热点问题的专论,也收录了亲人、同事、友人、媒体人和学生所撰回忆文章,对杨振宁先生的生平和贡献进行了介绍和评述;还收录了30多幅杨振宁先生生活与工作近照及一些历史珍贵照片,是了解杨先生不可多得的影像资料。
《晨曦集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,充分体现了一代科学大师的远见卓识与回报故园的拳拳之心。
杨振宁在2017年曾写过一篇《关于放弃美国国籍》的小文,也收录在这本《晨曦集》中。翁帆写的一篇名为《杨振宁先生的“精”与“傻”》的小文章也收录在《晨曦集》中。
杨振宁在理论物理学上的主要成就,包括“宇称不守恒”理论和“杨-米尔斯规范场”理论,在学术界的重要性很难被大众所理解。但在杨振宁选择回国和恢复中国国籍之后,却在网络上获得了不少攻击性的言论甚至谣言。在发布会现场,南开大学物理学家、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教授提及这些“无理的攻击甚至造谣污蔑”,认为应该采取法律武器,但是杨振宁本人“不在乎”。《晨曦集》中收录的文章也有提到,杨振宁曾对气愤不过的葛墨林表示“除了讨论物理,其他的事都不要管,我一辈子挨骂挨多了”。
在发布仪式上,香港中文大学陈方正教授概括说:“物理学的巨大成就仅仅是杨先生的一半,另外一半是他的中国情怀,两者互为表里,关系密不可分。”
作者简介
杨振宁,物理学家。杨振宁作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世界级华裔科学家,在中国的民族自信和中国的国际形象、中美关系的建立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。他回美国后所做的“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”的演讲轰动异常,使海外第一次有机会认识真实的新中国。他发起创办全美华人协会并出任会长,在团结和凝聚华人、传播爱国思想方面,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他还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多方奔走、筹措资金,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、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、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;策划和资助了CEEC计划,帮助大批中国高端学者到美国著名大学深造。2003年归国后的杨先生,作为有远见卓识的科学领导人,起到了引领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作用;作为物理学家,在物理学研究领域发表了几十篇SCI论文,活跃在科学研究第一线;作为教育家,在培养中国年青一代杰出人才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;作为科学史研究者,写下了一系列传世之作……
杨振宁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、教授;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。1922年9月出生于安徽合肥。1938至1944年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,先后获学士、硕士学位。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创立“杨-米尔斯规范场”论(Yang-Mills gauge theory)和提出“杨-巴克斯特方程”。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。历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、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、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、洛克菲勒大学董事。是美国国家科学院、美国物理学会以及巴西科学院、委内瑞拉科学院、西班牙皇家科学院、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,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、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、日本科学院荣誉院士。曾获美国“国家科学奖章”、美国费城富兰克林研究所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、费萨尔国王国际奖的科学奖。著有《杨振宁论文选集》《杨振宁文集》《曙光集》等。发表论文约300篇。
翁帆,杨振宁之妻, 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读博士生。